普京被“半渡而击”,因为缺1个东西!《哪吒2》冲顶的另一重启示

作者:终南剑客

大国渡河-016

本期话题,俄乌冲突,普京被半渡而击,是因为缺一条护城河。从俄乌冲突看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战略紧迫性,从“半渡而击”讲大国博弈的文明突围。

节目开始之前,我想先提出一个问题,就是说,我们整天说,软实力、软实力,大家知不知道,软实力最早是谁提出来的,软实力指的是什么?

1990年,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·奈他发表论文《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》和《软实力》。文中,他首次提出(Soft Power)“软实力”这个概念,并在同年出版的著作《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》(*Bound to Lead*)中系统阐述了这一理论。他之所以强调软实力,就是他当时想通过“软实力”的概念回应当时的“美国衰落论”,强调文化、价值观等非军事因素对一个国家影响力的作用。

他的意思就是,尽管苏联解体后美国面临挑战,但美国的文化、价值观和制度仍具有全球吸引力,软实力可巩固其领导地位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认为,虽然美国面临诸多挑战,但是美国依然能通过文化吸引力、政治价值观、外交政策合法性和制度模式等非强制手段,拥有影响他国行为并实现自身目标的能力。美国在软实力上,全球独一无二。

所以你看,约瑟夫·奈他就有个预言,说“21世纪的赢家,不仅是军备竞赛的胜者,也是故事讲的最动听的国家。”

随后,他“软实力”的提法被广泛引用。

那么好,沿着这个逻辑,我们来看俄乌冲突。

一直以来,我有一个观点,就是说,单纯从军事角度,是无法看清俄乌冲突的。这就是我出这个系列节目的原因,叫“大国渡河”,就是说,“大国渡河”指的是一个需要精心策划、面临巨大挑战和潜在失败风险的战略行动,不仅涉及军事,还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,他是一个协调各个领域同时发力的一次战略行动。

我之所以在这个系列节目当中强调“半渡而击”,就是因为,从这个角度来看,俄乌冲突的本质,我认为其实是美国对俄罗斯发动的一场“半渡而击”式战略围剿。

美国通过北约东扩、经济制裁、舆论操控等手段,精准利用俄罗斯在安全诉求与经济转型中的脆弱性,迫使其陷入军事消耗与外交孤立、道德孤立的三重困境。

之所以美国引诱俄罗斯渡河,而后对俄罗斯半渡而击,导致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,原因既有主观,也有客观,是双方面的。

一方面,普京高估了自身军事实力,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能力和西方干预的烈度,加上内部腐败导致情报失误,这是主观,这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俄罗斯高层的军事能力、硬实力的缺失。

但是,另一个方面,在硬实力的缺失的同时,同时也暴露了俄罗斯软实力的缺位,暴露了单靠硬实力博弈的局限性。

特别军事行动发起之后,俄罗斯虽然保有核威慑与能源杠杆,但是却在国际话语权、盟友体系、文化认同等软实力维度遭受重创。当时一度,全世界包括欧洲都在等待俄罗斯给出出兵的合理性、合法性,但是,俄罗斯给出的答案显得苍白无力。

那么舆论这个阵地,你占不住,别人就要占领。随后,西方通过“妖魔化叙事”将俄罗斯塑造为“侵略者”,俄方未能有效构建全球对乌东问题的历史认知共识,导致其战略行动陷入道德被动。俄乌冲突的这个案例,对中国具有深刻警示意义:在大国竞争中,硬实力是基础,但软实力才是避免被“半渡而击”的关键,关键的护城河。

俄乌冲突、俄罗斯被美国半渡而击,这启示我们,如果缺乏文化的感召力、价值的引领力和规则的塑造力,即使你拥有强大军力与经济体量,仍然可能因为叙事失焦、盟友离散而陷入战略被动。

这其中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,从现代网络传播的特点来看,我总结两点,俄罗斯一是缺IP、缺强感染力的文化IP;二是缺账号矩阵,每天,一堆账号没有一个给你俄罗斯解释为什么发起特别军事行动,麦克风全部被美国掌控,宣传战、舆论战、文化战,你只有挨打的份。

所以说,这就是我认为的的,我们中国增强软实力的战略必要性了,这就是我做今天这期节目的原因。

我把今天节目的主题总结了9个字,就是标题里面讲的“大国博弈的文明突围”。大国博弈拼到最后,不光是拼硬实力,还拼软实力;不光是军备竞赛,还有文明之争。从我们今天的形势来讲,就是4个字,“文明突围”。如果再扩展讲,“从危机预防到文明突围”,如果我们将来哪一天真的要渡河,你就得预防,未雨绸缪,避免将来的被动。

我认为这对中国是个深刻的警示,大国竞争,光有硬实力不够,就像《哪吒2》里说的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,如果你只会抡拳头不会讲故事,迟早要吃亏。俄罗斯的教训告诉我们,软实力才是避免被“半渡而击”的关键保障。

所以说你再来看,今天《哪吒2》冲入前十,排到第六,前面的后面的全部都是美国大片,今天我发出这期节目,是不是恰逢其时呢?那么我们怎么办呢?今天,我仍然给出我的拙见,抛砖引玉。我这点拙见我总结一句话就是“战略必要、战略迫切的3点原因,3个办法,让中国文化活起来,让强IP多起来,打造中国好莱坞,从而超越修昔底德陷阱。”

为什么这个事是一种战略必要、战略迫切?

我认为:

一、是破解“话语陷阱”的迫切需求。西方媒体惯用二元对立的框架来曲解中国立场,你比如,俄乌冲突在你们的挑拨、教唆、拱火下打起来了,我们中国作为爱好和平的大国,我们站在和平一边,我们不选边站队、不火上浇油,我们“劝和促谈、保持中立”都不行,把我们中国的“中立原则”的污名化质疑。哎,如果我们的软实力足够强大,我们就可以构建独立的叙事体系,以“全球安全倡议”“文明互鉴”等中国方案对冲“新冷战”思维,避免陷入非此即彼的意识形态陷阱。

这是我认为一、破解“话语陷阱”的迫切需求。

二、就是经济外交的深层支撑。最近发生了一个事,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,就是我们中国与乌克兰签署了农产品协议,在俄乌停火协议没有达成的情况下,我们与乌克兰签署了农产品协议。这是一个成功案例啊,说明了什么?说明软实力是硬合作的润滑剂。我们通过不附加政治条件、尊重主权的发展模式,我们完全可以形成与西方“资源掠夺式”合作的反差,美国一翻脸,逼着乌克兰签协议,明抢乌克兰的资源,美国是强盗式的形象,我们是伙伴式的形象,对比鲜明不鲜明呢?非常鲜明,这是明着打美国的脸啊,但是我们其实并没有打他脸的意思。但是,你看,我们今天宣传的不够。所以这就看出来了,软实力是经济外交的深层支撑,必须系统化,必须做深文章。

前面两点,提升软实力,是破解“话语陷阱”的迫切需求,是经济外交的深层支撑。讲的其实还都是战术层面的,我认为第三点讲的才是战略层面。

就是说,

三、提升软实力是我们构建多极秩序的文明根基。当前,全球南方国家集体觉醒,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,缺乏价值观的凝聚力。我们中国如果在未来能把“和而不同”“义利兼顾”等等中国传统的文化智慧转化为现代的治理话语,就完全可以为人类世界的多极化提供文明内核,防止美国通过“民主同盟”重构单极霸权。

那么好,既然提升软实力这么重要,是一种战略必要、战略迫切,那么接下来,我们应该怎么搞呢?

我认为3条路:

第一、让中国文化活起来。

我说这个话的意思,就是说,完成中华文化的一种现代转化,有句话叫新瓶装老酒,我们今天应该新瓶装陈酿。就是说,把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与“天下大同”理念结合,形成可感知的价值观符号,通过灵活的展示方式,展示给世界,展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。怎么展示呢?相信不用我多说,非遗、《黑神话:悟空》、《哪吒2》,以东方美学重构全球的生活叙事、游戏叙事、电影叙事。

那么具体怎么搞呢?

第二,让传播渠道和强IP多起来。

传播渠道很重要,更重要的是内容,有了强IP,有了好内容才能广泛传播。首先必须要爆款IP开路。还拿《哪吒2》举例子,你看这一次的《哪吒2》,我当时春节一看完就发了一期影评,很多人电影没看看了影评之后喷我,说有你说的这么牛嘛,是不是收人家钱了。

我说我就是搞这个的,我们花了4年写《太空之城》,就是为了将来打这场硬仗,为这场硬仗提前做准备,为影视化做准备,我知道其中的不容易。你看,《哪吒2》团队,他花了5年死磕特效,4000多人搞出1900个特效镜头,把水墨风和3D动画玩出花。这种“技术+文化”的组合拳,比我们过去单纯输出京剧脸谱更有穿透力。

不要低估、小看他只是一部电影,过去我不断的重复一个观点,就是说,他是一部高科技赋能中国文化的一个工业化产品,他是中国电影业的新质生产力。

那么最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?

第三、我认为就是要打造中国的好莱坞。

你看现在我们的年轻人喜欢穿汉服、追国潮,就是我们一位作家讲的,这是我们年轻人今天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被激活了,我们必须打造我们中国式的好莱坞,别总让老外拍《功夫熊猫》,教我们什么是中国。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电影产业,告诉全世界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。

所以说朋友们,这也就是我们过去花4年时间,写出《太空之城》的目的,过去、包括现在,很多人不理解,说你们花4年写一部科幻小说,你写出来谁看啊,但是从今天的销量和读者的反馈来看,理解我们的人越来越多。

朋友们,俄乌冲突启示我们,21世纪的大国较量,拼的是谁能把文明故事讲出高级感。我们中国五年前的传统文化,他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,而是能引爆全球的超级IP,我们要在这个超级大IP下,打造更多的小IP,打造我们的好莱坞,我认为这是必由之路。

好了,节目最后,老规矩,三句话。

第一句,电影《哪吒》当中的一句台词——“人心中的成见是座大山”。

软实力就像《哪吒》当中的这句台词——“人心中的成见是座大山”。中国要搬开这座山,不能光靠东风导弹,还得有让世界主动点赞的文化魅力。当我们的哪吒、悟空、熊猫侠能像漫威英雄那样横扫全球影院,当中国好莱坞能比肩美国好莱坞,这才是真正的“逆天改命”。

第二句,这是一条提升软实力的中国路径,最终的目标,是从文化自觉到全球共振,只有通过文化的传播,润物细无声,才能最终把中国经验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。因为只有中华文明,才能帮助人类真正跳出“中西对抗”的零和博弈思维,重新定位人类文明坐标系,培育全人类的价值认同。

第三句,历史的转折点往往存在于硬实力较量的“半渡”时刻,而软实力正是决定谁能“击”与被“击”的关键变量。当中国能以文化自觉超越制度输出,以文明对话替代意识形态对抗,就能真正打破“半渡而击”的霸权逻辑。

2025促销:香港特价空间,最低仅需20元,可永久使用!
本站空间由 三维免费空间 友情提供